Clinical News
擺脫坐骨神經痛!從症狀解析到增生治療的全方位指南/醫學新知/治療心得/蕙林診所

醫學新知

Apr 10 , 2025

擺脫坐骨神經痛!從症狀解析到增生治療的全方位指南

 

一、什麼是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Sciatica)是指沿著坐骨神經分布區域出現疼痛的症狀,通常從下背部開始,經過臀部延伸至大腿後側,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小腿和腳部。這種疼痛常見於中老年人或從事需要長時間久坐、彎腰搬重物的族群,可能是由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所引起。

 

(一)坐骨神經痛的常見症狀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主要沿著坐骨神經分布,從下背部延伸至臀部、大腿後側、小腿甚至腳部。疼痛的程度與表現,可能因個人體質與病因不同,而有輕重之分:
 

症狀類型

表現方式

可能影響的日常活動

疼痛

刺痛、灼熱感、電擊感,沿坐骨神經分布

久坐、久站、行走、彎腰時疼痛加劇

感覺異常

腿部或足部麻木、針刺感、感覺遲鈍

行走不穩、踩地感異常、影響平衡

肌肉無力

下肢乏力、腳趾或腳踝活動受限

無法提腳、影響步態、容易跌倒

反射異常

膝反射或踝反射減弱

影響站立穩定性

姿勢影響

無法維持正常站姿,可能有代償性姿勢

影響行走與久站能力

生活影響

疼痛影響睡眠、情緒變化

可能引發焦慮、憂鬱、降低生活品質

 

(二)坐骨神經痛可能影響的部位

坐骨神經痛主要影響下背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及腳部。這種疼痛可能會限制日常活動,例如:

  • 無法久坐或久站,影響工作與社交活動
  • 行走困難,導致活動量減少
  • 夜間疼痛影響睡眠品質
  • 無法搬運重物,影響家務與工作表現


二、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一)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位於脊椎骨之間,具有吸收震盪與減少摩擦的功能。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或長期姿勢不良,椎間盤可能因退化或受壓迫而突出,擠壓到坐骨神經,導致疼痛。這是最常見的坐骨神經痛原因,特別好發於20-50歲的族群。
 

(二)椎管狹窄

椎管是脊髓與神經根通過的空間,當椎管因骨刺增生、椎間盤退化或韌帶增厚而變窄時,可能壓迫坐骨神經,導致慢性疼痛與腿部無力。椎管狹窄較常見於年長者,疼痛通常會在行走一段距離後加劇,休息後緩解。
 

(三)其他可能原因(如肌肉壓迫、外傷等)

  • 梨狀肌症候群:梨狀肌位於臀部深層,當它過度緊繃或發炎時,可能壓迫坐骨神經,導致疼痛。這種情況常見於長時間坐著或運動過度的族群。
  • 外傷:跌倒、車禍或其他外力撞擊可能造成神經損傷或發炎,進而引起坐骨神經痛。
  • 脊椎滑脫:當脊椎某一節滑出正常位置,可能壓迫到坐骨神經,導致下肢疼痛與麻木。
  • 腫瘤或感染:雖然較少見,但脊椎腫瘤或感染也可能壓迫神經,引發坐骨神經痛。
 


三、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方法

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式可依照病情嚴重程度分為保守治療與介入性治療。大多數患者在經過適當的保守治療後能獲得緩解,但若疼痛持續影響生活,則可考慮增生治療,這是一種安全有效且能促進組織自我修復的介入性治療方式。
 

(一)坐骨神經痛的保守治療

 

(1)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是初期治療的重要手段,透過肌肉放鬆、強化核心肌群與改善姿勢來減少神經壓迫。

  • 熱敷與冷敷:可幫助減少發炎與緩解疼痛。
  • 伸展運動:如梨狀肌伸展、後腿肌伸展等,可改善神經壓迫。
  • 電療與超音波治療:可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發炎反應。
  • 姿勢調整與核心訓練:減少脊椎壓力,降低復發風險。


(2) 藥物治療

 

針對疼痛與發炎,醫師可能會開立以下藥物:
 

  • 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如布洛芬(Ibuprofen)或雙氯芬酸(Diclofenac),可減少發炎與疼痛。
  • 肌肉鬆弛劑:如巴克洛芬(Baclofen)或舒樂筋 (Chlorzoxazone) ,幫助放鬆痙攣的肌肉。
  • 神經病變止痛藥:如加巴噴丁(Gabapentin)或普瑞巴林(Pregabalin),適用於神經痛症狀。
  • 類固醇口服藥:短期使用可能有助於降低發炎,但副作用較多,需謹慎使用。

保守治療適用於大多數輕中度坐骨神經痛患者,然而,若疼痛未改善或影響生活品質,則可考慮介入性治療。


增生治療(Prolotherapy)是一種可促進受損組織自我修復的再生醫學療法,特別適用於韌帶、肌腱損傷或椎間盤退化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此治療方式通過注射葡萄糖或自體血小板血漿(PRP)等刺激性溶液到受損組織,促進組織修復與強化。
 

(二)增生治療坐骨神經痛

 

(1) 增生治療的原理與優勢

 

治療原理:
 

  • 刺激組織修復:注射液刺激局部輕微發炎反應,啟動身體自然修復機制
  • 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增強韌帶與肌腱的強度
  • 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營養物質與氧氣運送至受損區域
  • 降低神經壓迫:通過強化支持組織,減少對坐骨神經的壓力


治療優勢:
 

  • 非手術療法:無需開刀,恢復期短
  • 低風險: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 治療根本:不只緩解症狀,還能修復基礎病因
  • 長期療效:可減少復發機率,提供持久改善
  • 可與其他治療方式結合:增強整體治療效果


(2) 增生治療的流程

 
  1. 評估診斷:醫師會進行詳細問診與檢查,確認坐骨神經痛的確切位置與原因
  2. 治療計畫:根據病情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
  3. 注射療程:在超音波或X光引導下,精確將溶液注入受損組織
  4. 後續追蹤:評估療效並調整後續治療計畫
  5. 康復指導:提供適當的復健運動與生活習慣建議,強化治療效果


(3) 增生治療的預期效果

 
  • 疼痛緩解:大多數患者在2-6次療程後感受明顯疼痛減輕
  • 功能改善:活動範圍增加,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 組織恢復:受損韌帶與軟組織結構增強,減少坐骨神經受壓
  • 長期效益:治療效果可持續數月至數年,部分患者甚至獲得永久改善
 

(三)坐骨神經痛的介入性治療

 

當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考慮介入性治療,這些方法能夠直接作用於發炎部位,提供更強效的緩解效果。
 

硬脊膜外皮質類固醇注射

 

通過將類固醇與局部麻醉藥注入硬脊膜外腔,直接作用於發炎神經根,快速減輕疼痛與發炎。雖然效果可能較短暫,但可作為增生治療前的輔助緩解方法。
 

神經阻斷術

 

透過注射局部麻醉藥或燒灼神經的方式,阻斷疼痛訊號傳遞,適用於慢性神經性疼痛患者。
 

臭氧或高頻熱凝治療

 

透過臭氧或高頻熱能來縮小椎間盤突出範圍,減少神經壓迫。
 

手術治療(僅適用於嚴重個案)

 
  • 椎間盤切除術:移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組織
  • 脊椎減壓手術:針對椎管狹窄患者,移除多餘的骨刺或增生組織


<延伸閱讀:Surgical versus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sciatic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五、結論

 

坐骨神經痛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品質,甚至導致長期慢性疼痛。及早尋求適當的治療,不僅能有效控制病情,還能降低未來惡化的風險。
 

增生治療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非手術治療選擇,能夠促進組織自我修復,幫助減輕坐骨神經痛與腰痛。與單純的緩解症狀治療不同,增生治療著重於修復根本問題,提供更持久的改善。若疼痛已影響日常活動,且保守治療效果有限,建議諮詢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此治療方式。
 

蕙林診所擁有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以增生治療為特色,提供完整的治療前評估與個人化治療建議。若您想進一步了解如何改善健康,請即刻預約諮詢。別讓疼痛拖累生活,及早治療,讓自己重拾自在無憂的每一天!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