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 News
吃不下怎麼辦?營養點滴適用對象、種類、成分全解析/醫學新知/治療心得/蕙林診所

醫學新知

Jul 15 , 2025

吃不下怎麼辦?營養點滴適用對象、種類、成分全解析

 

一、營養點滴的營養補充方式


什麼是營養點滴?


營養點滴,醫學上稱為腸外營養,是指靜脈內(經由靜脈)餵食的營養補充方式。「腸胃外」指「在消化道之外」,與腸內營養(透過一根管子輸送到胃或小腸)不同。營養點滴就像是「飲食的快速通道」—直接將營養素送入血液中,而不必經過消化系統的處理。想像一下,平常我們吃的食物需要經過咀嚼、消化,再由腸道吸收營養,而營養點滴則直接將營養送入血管,讓身體立即使用。


當我們的身體因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吃東西或消化吸收不良時,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營養點滴。有些人只需要它來補充一部分營養,有些人則可能需要完全依靠它獲取所有需要的營養素。
 

靜脈營養與腸內營養的差異


靜脈營養(營養點滴)和腸內營養雖然都是醫療營養支持的方式,但兩者在原理和應用上有顯著差異:
 

腸內營養(Enteral Nutrition):
 

  • 透過鼻胃管、胃造口或空腸造口等方式將營養液直接輸送到消化道
  • 仍然使用患者自身的消化系統吸收營養
  • 較接近自然的消化過程,有助維持腸道功能和免疫系統
  • 併發症風險相對較低,成本也較低
  • 適用於消化道功能基本正常但無法正常進食的患者


靜脈營養(Parenteral Nutrition):
 

  • 完全繞過消化系統,將營養液直接輸入血液循環
  • 不需要依賴消化系統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 可提供完整的營養素組合,包括那些難以在腸內吸收的營養素
  • 併發症風險較高,包括感染、代謝紊亂和靜脈炎等
  • 成本相對較高,需要更嚴格的監測和管理
  • 適用於消化道功能嚴重受損或需要完全休息的患者


醫療團隊通常會優先考慮腸內營養,因為它更生理、更安全,只有當腸內營養不可行或不足時,才會選擇靜脈營養。在許多情況下,兩種方式可能會結合使用,以滿足患者的全面營養需求。
<可參考:Vitamin IV Therapy: What Is It and How Does It Work?>


營養點滴如何直接供給身體營養


營養點滴通過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的方式,提供身體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營養素。這種營養供給方式繞過了傳統的消化吸收過程,實現了營養的「快速通道」:
 

營養輸送路徑:
 

  1. 特製的營養液通過靜脈導管輸入患者血液
  2. 營養素立即進入循環系統,無需等待消化吸收
  3. 身體細胞可以直接利用這些營養素進行代謝和功能維持


營養吸收效率:
 

  • 靜脈營養吸收率幾乎達到100%,不受消化系統功能影響
  • 營養素濃度可以精確控制,避免消化過程中的損失和變化
  • 能夠迅速糾正嚴重的營養缺乏狀態


生理適應性:
 

  • 身體需要時間適應這種非自然的營養輸送方式
  • 肝臟會承擔額外的代謝負擔,處理直接進入血液的營養素
  • 靜脈輸注的營養素分布方式與自然吸收略有不同


這種直接營養供給方式雖然高效,但也缺乏消化系統的調節功能,因此需要醫療專業人員精確計算每種營養素的需求量和輸注速率,並密切監測患者的代謝反應和生理指標。
 

二、營養點滴的種類與成分解析


部分腸外營養(PPN)與全腸外營養(TPN)


營養點滴可以依照給予方式和營養補充程度分為兩大類:
 

部分腸外營養(PPN):就像是飲食的「加油站」,當您能夠進食但營養不足時,醫生會開這種點滴來補充您缺少的營養素。這就像是在您正常吃飯的基礎上,額外提供一些身體特別需要的營養。
 

部分腸外營養特點:
 

  • 提供部分(通常為20-40%)的每日營養需求
  • 常用於短期(7-14天)的營養支持
  • 配方相對簡單,通常含有葡萄糖、電解質和部分氨基酸
  • 通常透過周邊靜脈給予,減少中心靜脈導管相關並發症
  • 常見用於輕至中度營養不良、術前術後支持、或作為全腸外營養的過渡
  • 全腸外營養 (TPN):為那些暫時或長期不能使用消化系統的人提供所有必需營養。當您的腸胃需要完全休息,或者無法正常工作時,這種點滴就會派上用場。


全腸外營養特點:
 

  • 提供100%的每日營養需求,包括熱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
  • 適用於中長期(超過14天)的完全營養支持
  • 配方複雜,根據患者個別需求定制
  • 通常需要中央靜脈通路,因為溶液滲透壓高
  • 用於嚴重腸道功能障礙、廣泛腸切除、腸道休息或重建期間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醫療情況、營養狀態、預期恢復時間和可用的靜脈通路類型來選擇最適合的腸外營養類型。
 

中央靜脈營養與周邊靜脈營養的差別

 

中央靜脈營養特點:
 

  • 使用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等大血管
  • 可輸注高滲透壓、高濃度營養液
  • 適合長期(數週至數年)的營養支持
  • 營養液迅速被大血流稀釋,降低血管刺激風險
  • 可提供全部每日營養需求
  • 需要特殊技術放置導管,有較高的感染和血栓風險
  • 適用於需要長期全腸外營養的患者
  • 周邊靜脈營養 (PPN):透過手臂或腿部等處的較小血管輸送較稀釋的營養液,通常用於短期營養補充。


周邊靜脈營養特點:
 

  • 使用前臂或手背的較小靜脈
  • 只能輸注低滲透壓溶液(通常<900 mOsm/L)
  • 適合短期(通常7-14天)的部分營養支持
  • 維護簡單,並發症風險較低
  • 通常無法提供足夠的熱量和營養支持重症患者
  • 導管使用壽命短,常需重新置入
  • 靜脈炎風險高,可能導致患者不適


選擇哪種給藥途徑通常取決於預期的治療持續時間、患者的營養需求、可用的靜脈通路狀況和潛在併發症風險的權衡。臨床上常見的做法是對需要短期支持的患者優先考慮周邊靜脈營養,而對需要長期或完全營養支持的患者則選擇中央靜脈營養。
 

<延伸閱讀:Malnutrition Treatment - Feeding Tube vs. IV Nutrition>


營養點滴包含什麼成分?


營養點滴就像是「液體營養餐」,根據您的個人需要專門調配。它包含身體需要的基本元素:水分、糖分(提供能量)、蛋白質(修復組織)、脂肪(長期能量來源)、維他命和礦物質(幫助各種身體功能)。
 

醫生會根據您的身體狀況、實驗室檢查結果和特殊需求,為您設計專屬的「營養配方」,確保您獲得恰到好處的營養素。
 

標準營養點滴成分:
 

  1. 碳水化合物(醣類):
    • 主要以葡萄糖(糖)形式提供
    • 提供約40-60%的非蛋白質熱量
    • 標準劑量為每公斤體重3-5克/天
    • 防止蛋白質被用作能量來源
    • 葡萄糖濃度通常為10-70%不等
  2. 蛋白質(氨基酸):
    • 以結晶氨基酸溶液形式提供
    • 標準劑量為每公斤體重1.2-2.0克/天
    • 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更高劑量
    • 含有所有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
    • 特殊配方可針對特定疾病(如肝腎疾病)調整
  3. 脂肪(脂肪乳劑):
    • 提供濃縮能量來源
    • 供應必需脂肪酸,預防缺乏
    • 提供約20-40%的非蛋白質熱量
    • 常見濃度為10%、20%或30%
    • 可含有橄欖油、魚油、大豆油或MCT油
  4. 電解質:
    • 鈉、鉀、氯、鎂、鈣、磷
    • 根據血液檢查結果個別調整劑量
    • 維持體液平衡和細胞功能
    • 支持多種酶系統和生理過程
  5. 微量元素:
    • 鋅、銅、錳、鉻、硒等
    • 支持免疫功能和抗氧化系統
    • 參與多種代謝和酶促反應
    • 長期靜脈營養者尤為重要
  6. 維生素:
    • 脂溶性維生素(A、D、E、K)
    • 水溶性維生素(B群、C)
    • 支持能量代謝和組織修復
    • 加強免疫功能和抗氧化保護
  7. 水分:
    • 維持適當水合狀態
    • 支持循環和代謝功能
    • 通常劑量為25-35毫升/公斤/天
    • 根據患者臨床狀況調整


現代營養點滴配方越來越個人化,不僅考慮基本營養需求,還會根據特定疾病狀態(如癌症、重症、器官衰竭等)進行特殊調整,以優化治療效果和減少併發症。
 

三、適合打營養點滴的族群


手術後恢復階段患者

 

手術後的恢復階段是營養點滴應用最廣泛的場景之一。在這個特殊時期,營養需求往往增加,而進食能力可能受到限制:
 

手術後需要營養點滴的情況:
 

  • 大型腹部手術:如胃腸道手術、肝膽胰手術,術後腸道功能可能暫時受損
  • 長時間手術:超過6-8小時的複雜手術可能導致顯著的營養消耗
  • 術前營養狀況不佳:原本就存在營養不良的患者術後更需要積極補充
  • 術後併發症:如切口感染、腸漏或吻合口漏,可能需延長禁食時間


術後營養點滴的效益:
 

  • 加速傷口癒合和組織修復
  • 減少感染風險和併發症發生率
  • 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再入院率
  • 維持肌肉質量,預防肌少症
  • 支持免疫功能,促進整體恢復


術後營養支持時序:
 

  1. 術後24-48小時:評估患者進食能力和腸道功能
  2. 若無法經口進食或進食不足,啟動營養支持
  3. 優先考慮腸內營養(若小腸功能正常)
  4. 當腸內營養不足或不可行時,補充或完全使用靜脈營養


研究顯示,適當的術後營養支持可將術後併發症風險降低30-50%,特別是在高風險患者和大型手術後。目前臨床實踐已從「等待腸道功能完全恢復再進食」轉變為「盡早提供適當的營養支持」策略。


消化系統功能障礙病患

 

消化系統功能障礙是需要營養點滴支持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類患者常無法通過正常飲食或腸內營養獲取足夠營養:
 

需要考慮營養點滴的消化系統疾病:
 

  1. 腸道阻塞:
    • 機械性腸阻塞(如腫瘤、粘連、疝氣)
    • 功能性腸阻塞(如麻痺性腸阻塞)
    • 通常需要全腸外營養直至腸阻塞解除
  2. 短腸綜合症:
    • 大範圍腸切除後殘留小腸不足
    • 吸收面積顯著減少,特別是缺少迴腸段時
    • 可能需要長期甚至終身腸外營養支持
  3. 發炎性大腸炎急性發作:
    • 嚴重的克隆氏病或潰瘍性結腸炎
    • 腸道發炎、潰瘍和出血導致吸收功能障礙
    • 營養點滴可幫助腸道「休息」並減輕症狀
  4. 廔管
    • 腸道與皮膚、膀胱或其他器官間的異常連接
    • 可導致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和消化紊亂
    • 通常需要全腸外營養支持管癒合
  5. 嚴重腸道吸收不良:
    • 乳糜瀉(腹腔疾病)
    • 熱帶性脂肪瀉
    • 放射性腸炎
    • 腸淋巴管擴張症
  6. 腸道運動障礙:
    • 慢性假性腸阻塞
    • 嚴重腸躁症
    • 嚴重便秘或腹瀉導致營養吸收不良


這些患者使用營養點滴的時間可能從數週到數月不等,少數患者甚至需要長期居家靜脈營養支持。配方設計會特別考慮原發疾病的特點和可能的代謝異常,如脂肪吸收不良、維生素缺乏或電解質紊亂。


嚴重營養不良與體重減輕人士

 

嚴重營養不良和顯著體重減輕是需要積極營養介入的警訊,營養點滴在這類患者中扮演關鍵角色:


營養不良的定義標準:
 

  • 體重指數(BMI) < 18.5 kg/m²
  • 非計劃性體重減輕 > 10%(6個月內)
  • 血清白蛋白 < 3.0 g/dL(無炎症條件下)
  • 主觀全面營養評估(SGA)評為C級
  • 肌肉質量和功能明顯下降


需考慮營養點滴的特殊情況:
 

  1. 重度營養不良伴消化功能障礙:
    • 進食量極低(<60%需求量)超過10天
    • 嚴重消瘦綜合徵(cachexia)
    • 口腔或上消化道疾病阻礙進食
  2. 營養不良重餵症風險高:
    • 長期禁食或極低熱量攝入
    • 需要緩慢、謹慎的營養補充
    • 營養點滴可精確控制熱量、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補充
  3. 特殊人群的嚴重營養不良:
    • 老年體弱者營養不良
    • 精神疾病相關的嚴重進食障礙
    • 長期酗酒或藥物濫用所致營養缺乏


營養點滴在重度營養不良中的應用策略:
 

  • 初始期(1-3天):低熱量(10-15 kcal/kg/天)避免重餵症
  • 穩定期(4-7天):逐漸增加至目標熱量(25-30 kcal/kg/天)
  • 維持期:全面營養支持,密切監測體重和肌肉恢復
  • 特別關注磷、鉀、鎂和硫胺素(維生素B1)的補充


研究顯示,及時的營養介入可顯著改善嚴重營養不良患者的預後,降低併發症和死亡風險。營養點滴在這些患者中不僅是支持治療,更是挽救生命的關鍵措施。
 

特殊醫療狀況需求者

 

除了上述常見情況外,還有多種特殊醫療狀況可能需要營養點滴支持:
 

癌症相關營養補充: 
 

營養點滴在癌症患者的照護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將成為整合性癌症治療的關鍵組成部分。癌症患者經常面臨營養不良的挑戰,原因包括:
 

  • 治療副作用:化療和放射治療常導致噁心、嘔吐、口腔潰瘍和吞嚥困難
  • 代謝變化:癌症本身會改變身體的代謝方式,加速蛋白質和能量消耗
  • 腫瘤因素:某些腫瘤會分泌抑制食慾的物質,導致「癌症惡病質」狀態


透過營養點滴,醫療團隊正在開發以下創新應用:
 

  1. 腫瘤微環境調節點滴:研究顯示,特定氨基酸配方可以改變腫瘤周圍的微環境,潛在增強免疫治療和化療效果
  2. 免疫功能強化配方:富含特定ω-3脂肪酸、精氨酸和谷胱甘肽的營養點滴,有助於維持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減少治療期間的感染風險
  3. 個人化癌症營養基因組學:根據患者的基因表達和腫瘤類型,定制營養成分,最大化治療效果並減少副作用
  4. 治療間隔期的營養復原策略:在化療或放療間隔期使用特殊配方的營養點滴,加速正常細胞的恢復,幫助患者更好地承受下一輪治療


這些進階營養支持不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研究也顯示可能延長存活期並改善治療耐受性。專業的癌症營養評估和個人化營養方案將成為未來癌症綜合治療的標準組成部分。
 

<延伸閱讀:Intravenous High-Dose Vitamin C in Cancer Therapy>
 


其他需要考慮營養點滴的特殊狀況:
 

  1. 重症患者:
    • 敗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
    • 重度燒傷(>20%體表面積)
    • 長期使用呼吸器的患者
    • 嚴重創傷和重大手術後
  2. 特殊代謝疾病:
    • 先天性代謝異常
    • 肝功能不全或肝硬化
    • 急性胰腺炎
    • 腎衰竭合併高代謝狀態
  3. 免疫系統功能不全:
    • 骨髓移植患者
    • 愛滋病相關消耗綜合徵
    •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 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
  4. 特殊年齡群體:
    • 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嬰兒
    • 嚴重營養不良的兒童
    • 極度體弱的高齡患者
  5. 罕見腸道疾病:
    • 腸道假性梗阻
    • 慢性腸假性阻塞綜合徵
    • 腸道神經肌肉病變
  6. 器官移植相關:
    • 移植前嚴重營養不良
    • 移植後早期恢復階段
    • 器官排斥相關消化功能障礙


每種特殊情況都需要專業醫療團隊的評估,並根據患者的具體需求制定個性化的營養支持計畫。在許多複雜病例中,靜脈營養不僅是支持治療,更是整體治療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營養點滴前的評估與準備


營養點滴必要的醫療評估項目

 

在開始營養點滴前,醫療團隊會先了解您的「營養地圖」:
 

  • 評估您的健康狀況和營養需求
  • 進行血液檢查了解您的基本營養狀態
  • 測量體重和其他身體數據
  • 由營養師、醫生和藥劑師共同設計適合您的配方


所有的營養液都會被小心調配和保存,確保安全與有效。
 

全面營養評估通常包括:

 
  1. 臨床病史評估:
    • 目前和過去疾病史
    • 消化系統功能狀態
    • 食慾和進食能力變化
    • 最近體重變化趨勢
    • 藥物使用情況(尤其是影響營養的藥物)
    • 過往手術和腸道疾病史
  2. 體格檢查與人體測量:
    • 體重、身高和體重指數(BMI)
    • 皮褶厚度和上臂圍測量
    • 肌肉質量評估
    • 水腫和脫水的臨床徵象
    • 營養缺乏的臨床表現(如皮膚、頭髮、指甲變化)
  3. 實驗室檢查:
    • 常規血液檢查(血紅蛋白、白細胞、淋巴細胞)
    • 血清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
    • 電解質平衡(鈉、鉀、氯、鎂、磷)
    • 肝腎功能(ALT、AST、肌酐、尿素氮)
    • 血糖和血脂水平
    • 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水平(需要時)
    • 炎症指標(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
  4. 功能評估:
    • 握力測試
    • 6分鐘步行測試(若適用)
    •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
    • 吞嚥功能評估
  5. 營養風險篩查工具:
    • 主觀整體評估(SGA)
    • 營養風險篩查2002(NRS-2002)
    • MUST或MNA評分(適用於特定人群)


營養點滴價格說明

 

營養點滴的價格依據配方成分、診所設備以及醫療人員專業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基礎型營養點滴,如維生素C、B群補充,價格大約落在每次 1,500 至 3,000 元之間;若是針對疲勞恢復、提升免疫力或含有高單位抗氧化成分的複合配方,費用可能約 3,000 至 6,000 元不等。部分進階療程如美白、抗老化或術後恢復專用點滴,價格則會更高。建議治療前與醫師充分溝通,選擇最適合自身需求的配方,並確認費用說明,確保療程安心透明。
 

營養點滴診所推薦:選擇專業疼痛中心,安心守護健康
 

選擇專業的疼痛中心接受營養點滴療程,能讓您的健康管理更加安心有保障。疼痛中心擁有合格且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能依據個人健康狀態與需求,量身打造專屬營養配方。不論是基礎的維生素B群、C補充,提升免疫力,或是針對術後恢復、疲勞調理的強化配方,均由專業醫師評估後安全施打,全程嚴格監控,降低不適風險,並提供完整的療程諮詢與後續照護建議。
 

全面性的健康評估,有助醫療團隊精準判斷營養支持的必要性,並擬定最適合您的專屬計畫,預防潛在風險並提升療效。蕙林診所擁有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提供詳盡的治療前評估與個人化建議,協助您從根本改善健康狀態。若您希望進一步了解如何透過營養點滴增強體力、促進恢復,歡迎立即預約諮詢。別讓疲憊影響生活品質,及早照顧自己,重拾輕鬆自在的每一天!


 
29